行业要闻

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水泥产业减碳降碳工作

发布日期:2021-11-22 信息来源:中国建材报 点击次数: 字号:A+A- 打印:

国务院上个月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国“十四五”期间和“十五五”期间重点产业节能降碳的主要任务,并明确了到2025年和2030年节能降碳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要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明确,“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研读《方案》关于“十四五”“十五五”两个不同时期的节能减排主要任务和目标的描述,可以发现其中的措辞是连续加强的,任务要求是连续强化的,主要目标是连续提高的。两个时期的节能减排主要任务和目标既是不同的,也是连贯的,既体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又尊重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

推进水泥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同样需要遵循国务院的《方案》指引,尊重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做到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才能够扎实而科学地实现水泥产业作为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透露的近期一些地方政府“一刀切”地以水泥生产线规模大小划线,淘汰日产2500吨及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做法,既是片面理解了国家对于重点产业的节能减排要求,也是片面解读了水泥产业功能和水泥产能规模的含义。在能耗先进性方面,有的大型规模的水泥生产线赶不上小型窑,一些特种水泥品种更适合小规模生产线生产。从区域经济的综合效益看,中小型的水泥生产规模更适宜地方固废处置和满足经济发展等需求。不仅如此,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是一个综合概念,从原料和燃料的替代,到中间过程的节能减排控制以及再利用,到后端的控制管理,有设备、装备的问题,也有技术、工艺的改进提高问题,还有运输过程的能耗排放等,事涉方方面面,岂止是简简单单一个规模问题。有院士提出,天然气能源效率的转化只有不到40%,电能的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水泥熟料烧成用煤的效率如果未来可以大幅度提高的话,还有赖于相关的科技进步。

准确把握和推进类似水泥等重点用能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用系统的观念去看待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节能减排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每个方面,不仅有能源供给结构的优化,也有产业自身的节能减排,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否则就容易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甚至多走弯路。今年早些时候多地出现“一刀切”地拉闸限电,不仅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供给,而且波及居民正常生活,这其中固然有一些地方因为过去曲解甚至误解碳达峰的含义导致高耗能项目集中投产等因素影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对于节能减排缺乏系统观念和统筹安排,为了应对能耗双控的硬约束,就只好干脆简单地拉闸限电了。据报道,11月10日全国煤炭调度日产量超过1200万吨,创历史新高。从过紧到松,矫枉过正,实属无奈,这也提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节能减排不可能一蹴而就。

完整地把握水泥产业的节能减排,除了要科学认识水泥生产的能效水平与窑线规模没有必然关系,还要把握我国水泥生产在采用废弃物替代燃料方面,在协同处理危废方面等,还存在着为社会作出显著贡献的巨大提升空间。采用了国内先进技术装备的小规模水泥生产线,还成为我国建材行业“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合理分布的小规模水泥生产线有助于在绿色能源丰富的地区促进开展“全绿能”“零碳”等中小“碳中和”项目的探索、实践和建设,也有利于从需求侧推动分布式绿能的应用、发展,探索建设绿色能源体系。

全面把握水泥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还需要我们在探索能耗指标的建立、核算和监测,在加快产业科技进步,在推进产业协同,在建立政策配套等诸多方面,做出扎实工作。要做好这些系统性工作,就需要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好水泥产业的减碳降碳工作,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必然担当。


分享到:
申请试用 在线咨询 申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