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以产业政策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11-22 信息来源:中国建材报 点击次数: 字号:A+A- 打印:

随着秋冬采暖季节的来临,全国各地陆续发布了错峰生产安排计划。甘肃、河南、山西、山东、江西、黑龙江、河北、贵州、新疆等10余个省区市已经正式开启了冬季错峰生产的安排。

自2014年,在本报的努力下,8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揭开了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序幕。随后,本报为推动水泥行业实施错峰生产,持续做了大量调研宣传工作。

随后,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4号),把推行错峰生产作为“压减水泥过剩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2020年1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0〕201号)(以下简称《通知》),这份《通知》是对《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6〕351号)的延续和加强。自此,水泥错峰生产提到了“常态化”管理的日程上,这是“十四五”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我国水泥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保证。

从今年各个地区陆续出台的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安排中不难看出,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避免了“一刀切”式的错峰生产。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生态环境厅要求12月1日至3月31日,全区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但是针对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又进一步明确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应当主动与当地非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沟通协调,通过“错峰置换”参与错峰生产。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生产线应当在采暖季优先保障居民供暖,在非采暖季、非错峰生产期间一次性补足错峰时间。

又如,河南省通过绩效分级,对不同等级的水泥熟料企业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将“常态化错峰生产”与“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相结合,使水泥行业控制污染排放得到叠加效应。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科学的将产能严重过剩地区与环保的重点控制地区相结合,在时间段上将水泥市场需求变化与重污染发生季节相结合,精准施策,也正是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的新亮点。

实践证明,错峰生产利国利民利企业。“十三五”期间,水泥错峰生产得到全面推行,有效缓解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动了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如今,常态化错峰生产是在产能严重过剩没有得到彻底化解期间的长期性政策,配套“产能减量置换”政策后,必将加速行业结构调整。


分享到:
申请试用 在线咨询 申请合作